精于心,简于形,十余年论文发表经验,做优质的服务!论文发表就在华文期刊网!

快速导航 Fast navigation

论文发表

华文期刊网专注论文发表十余年,与国内数千家期刊杂志社有合作关系,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省级期刊审稿1-3天,1-3个月发表
国家级期刊审稿1-3天,1-3个月发表
大学学报7-15天审稿,2-6个月发表
核心期刊2天-1个月审稿,1-6个月发表
服务热线:13182189808
论文发表:
发表咨询:
快速发表:
加急发表:
在线编辑:

评审职称

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赵柏田:纪实与虚构,努力打通“任督二脉”

通过历史叙事传达文学旨趣 

南都:在这本书里,你是怎么定义您的写作的。以前您的创作以小说为主,而这本书更偏向于历史,但又不是学术的历史写作。

赵柏田:年轻的时候,写作是一种反抗,年过四十,脾气也渐渐消了,写作现在成了我与生活和解的一种方式。

这些年,一直一手写小说,一手写散文。把中国历史作为写作资源的十多年里,纪实与虚构,是我努力去打通的“任督二脉”。

感谢授予我“年度散文家”称号,我想这个“散文”是广义的。《南华录》这部书算是历史非虚构吧,书出来后,反响基本都在读书界和知识界,现在终于有了来自文学内部的关注,我非常看重这种关注。

我一直在写我的“南方”,在寻找我的南方文学世界,在小说里、散文里,这个南方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更多是一种文化气韵的东西。我心目中的南方是相对于北方的清竣和线条式的,是一种潮润的、温暖的、有生命情意的东西。《南华录》是这种寻找中的一次相遇,与一个时代相遇(晚明),与一群人相遇(士人)。成功的写作,应该开始于与自我、与题材的相遇。

中国作家的历史情结特别重,而且习惯了在既有的历史框架里发声。我关注的是历史漩涡中的人,我写他们的情感与内心,把着墨点放在人跟时代关系的书写上。我写的是作为审美的历史。《南华录》里我写了人与物相遇的那种“相宜”,人与人遇合的情义,这是我喜欢的。如果有一个文学坐标,在我的坐标里,历史叙事,它是比传统文体小说或散文包容更大的一个东西,也是更能够传达出我的文学旨趣的一个东西。 

和余秋雨的唯一共同点是籍贯

南都:很多人拿您写的东西和余秋雨写的东西去对比,他的写作对于当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你的写作方式跟他完全不同,你是如何构建你的文体的?

赵柏田:我觉得我跟余秋雨老师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我们都是浙江余姚人。

我觉得我的这种写作,虽然有思想史和学术史的背景在里面,但是我做的和学院的还是不一样,它更靠近文学一点,或者说,它本质上是文学的。从一开始我就觉察到,这是一个跨界的东西。西方史学界有一个观点:历史在向叙事走去,就是说,“怎么说”比“说什么”有时候更重要。中国传统里,文学和历史,从司马迁的时代就是天然结合在一起。文学和历史,不断向对方走去,它们交会的那个空间,就是历史写作的空间。

余老师的文化大散文在一个文化饥渴的年代里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对散文的文体也有开拓之功。但那毕竟是一种过去时态的东西,一端起架子,就僵化了,倒了文章架子。其实,在扎实的叙事面前,任何空泛的抒情腔和文艺腔都会打回原形。不下史学功夫,学问粗疏,也是那路文章的一大弊病。不过在我看来,关键还是史观。史观正,写得干一点没关系,像高华、秦晖、马勇诸位先生,还是好文章。

在《南华录》中,我追求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或者说是博物志式的,它努力去打通虚构与非虚构,突破文体的藩篱,有叙事,有文论,有诗,这种风格我们可以在博尔赫斯、埃科那里看到,在福楼拜的《布瓦尔与佩居榭》里看到,2015年获诺奖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她声音剪裁的方法也部分做到了。这是一种文学的新传统,它一直都被忽视。我希望我的写作加入到这个文学新传统的生长中去。

我说的南方叙事,一个是鲁迅、周作人、郁达夫五四后开创的传统;另一个可追溯到晚明的张岱、李渔。在内心的认同感上,我更愿意把自己放到后一个传统中去。自宋室南渡,尤其到明清,这一片地理意义上的“江南”,因相对远离政治中心,过着精致的日常生活,生长出了一种迥异于国家叙事的小叙事的传统。国字号维护道统,小叙事关乎“情韵”。即便像张岱、全祖望这样有历史意识的作家,也是由情入境,全然梦里江山。相比于大历史,我更喜欢写人与人之间遇合的那种情意。 

“可信”与“可爱”之间达成平衡 

南都:你之前其实一直是写先锋小说的,为什么后来又进入到历史写作?

赵柏田:我开始写作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这一拨作家刚在刊物上发东西时,先锋文学正走入鼎盛。先锋文学的一些经典作品,都是那时候出来的。在那样的空气下写作,你一下子就落入了一个世界文学的图景中去,想不“先锋”都难。今天,先锋已成为一个需要我们去总结、检讨的传统了。先锋给我们这一代打下了消除不去的烙印。

历史是当代人的心魔,当然有诱惑。我2000年前后进入历史写作,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先锋文学的惯性下写作,就像在一组合唱里,你很难找到自己的声线。后来,我找到了历史叙事这个东西,它可以更多地承载我对文学、对世界的想法,而且在写作中我发现,这种写作溢出了原有的文学秩序,生长出一种跨界的新东西。 

南都:那你怎么在保证史实的同时又确保文学性呢?这两者的结合并没有那么容易。

赵柏田:王国维说,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大意)。历史写作一开始就落入了这个两难。我的经验是,你这种写作,首先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情感的自然诉求,对世界认知的诉求,当然,也要有自己的诗学诉求。一句话,它应该是从文学内部激发出来的。具体到方法论,就是在“可信”与“可爱”之间达成平衡。你对历史要给予最大尊重,对历史中的人物要像陈寅恪说的抱有“理解之同情”。 

那是粗鄙战胜精致的年代

南都:《南华录》是本什么样的书?书中写到的那种晚明式的精致优雅今天还会重现吗?

赵柏田:这是一本“无用之书”。书里写的其实是一个梦,这个梦,古雅静好,露珠一般宁静,最后破碎了。故事时间是四百年前的晚明,主人公们是从权力场抽身而出、致力于自我空间营建的艺术家和诗人。这群大时代里旁枝逸出的人,隐到了园林、戏曲、香料、古物、梦境……世界的物质性一面的背后,他们把精神寄寓在器物上,把无用之事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另一个方向上打开生命的空间,获得内心的自由。如果说权力不断对人性作着戕害,那么他们身上传达出了这样一种信念:艺文可以是人性的救赎。任何时候,人性必得有艺术与美的救赎。

这段文明,风华而奢靡,1644年后“半为残踏,半为灰烬”。接着到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粗鄙年代,人们安于粗鄙,有段时间还以粗鄙为荣。粗鄙者剥夺精致者的生命,驯服精致者的精神,颠覆精致者的生存方式,最后群氓遍地,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用来解读二十世纪的历史。 

南都:在《南华录》里,你写了这么多人,如果有那个年代你最有可能成为哪一个?

赵柏田:这五年与书中人物作伴,我熟悉他们就像熟悉我生活中的朋友了。经常会有人跟我讨论,他们喜欢张岱的享乐主义,喜欢项元汴,那么豪奢与萌态,喜欢陈老莲,在酒精与女人中过一生,还有文徵明的高冷,董若雨的幻想,汪然明的有情有义。我想,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我都会与这些人交朋友,但我不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最有可能成为的,那个人不大好玩,比较严肃,书中没有单独出现,他就是我的同乡黄宗羲,一个清醒的批判者。当这些曲家、画家、诗人与世沉浮时,黄宗羲对世风、士风和整个帝国制度都作出了反思,这是他超越于同时代人的地方,这也是思想家与艺术家的分野。我着迷于这种思想的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颜亮


【赵柏田答谢辞】 

我在这里,你们或许会透过我,看到一年前、两年前、甚至十四年前站在这里的另一些人。对于一个有着久远传统的文学盛典而言,这里可以看到文学的演变与传承,对于我来说,这里有着普鲁斯特式的时间的秘密:一个人的后面是另一个人,一段时间的后面是另一段时间。文学的谱系就是这样联系着,世界就是这样广泛联系着。

那么我现在看到的,是二十五年前奔跑在我老家县城街头的自己。我每天那么早——几乎天还没亮——就跑步,是因为我的职业是体育教员,还带着一个运动队。这是1991年。写作真是一场越野长跑,我跑到这里用了二十五年。这次的不同,在于你跑了一程后,有人过来跟你说,嗯,你跑得还不错。对于一个经常在黑暗中孤独奔跑的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安慰。所以,我要向华语传媒文学盛典的评委会和各位评委表示我由衷的感谢。

把历史纳入文学视野,以文学介入历史,干预历史,是把历史作为现实的一个对位来写。现实里有多少美好与丑陋,历史里就有多少美好与丑陋。我写过权力对心性的摧残,也写过生命如岩中花树一般的顽强与执著。在《南华录》这本书里,以四百年前的晚明为背景,我想写的是生命中一种潮润而温暖的东西,它可以让人放松,给人自由,这就是艺文的力量。

历史写作在当下中国,也如同是一场黑暗中的长跑。历史牵连着现实的每一处肌体,现实的每一处风吹草动,都会在历史深处激起波动。反之亦然。所以我对庞然的大历史不感兴趣。我关注的是历史漩涡中的人,我写他们的情感与内心,把用力放在人跟时代关系的书写上,我要写的是世道人心,是人心和人性,这是文学的叙事伦理,是作家的本分。


这样的写作,实际上就是对话:时间的对话,更是人与人,基于人道和人性体谅的对话。我用一个作家的真诚来架设这条对话的通道。

一次次重返历史现场,要“去蔽”、“去魅”,有时候打鬼不成,却时常会有心力交瘁之感。阅世日深,在历史场中浸泡久了,历史和现实的毒素也会一点点进入你、干扰你。在这条路上我可能还要再走一阵,为了不让自己畏怯退缩,我已经想好了用卡夫卡的一句话来安慰自己,这是他在1919年日记中说的一段话:

“他需要用一只手稍稍地击退对他命运的绝望,用另一只手记下他在废墟之下看到的东西,因为他比其他人看到的东西更为异样,以及更多。” 

 

认准华文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 1、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可用

    华文期刊网所有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所有刊物均可用于职称评审!
  • 2、最快当天审稿 快则30天出刊

    华文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 3、十余年服务客户遍及全国各地

    华文期刊网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十余年年,十余年服务客户遍及全国各地
  • 4、发表不成功 全额退款

    华文期刊网的期刊成功录用率高,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
Copyright © 2012 盐城雅士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备案号:苏ICP备15013099号-1
实力代理杂志社征稿、杂志投稿、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发表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咨询热线:13182189808、咨询QQ:398089779
【免责声明】本公司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相关“违禁词”(如最佳、顶级)等极限化词汇。兹郑重说明:公司网站页面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前全部失效。以上均不作为赔付理由。已存在的不明显区域我们会逐步排查完善修改,我公司不接受并且不妥协以任何形式的打假名义进行的网络欺诈,希望各位消费者理解。
【法律声明】 根据《广告法》和工商部门指示,特别提醒:网站标题纯属运营和技术引流需要而设,并非功效效果宣传,请勿断章取义。
  网站地图 |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