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心,简于形,十余年论文发表经验,做优质的服务!论文发表就在华文期刊网!

快速导航 Fast navigation

论文发表

华文期刊网专注论文发表十余年,与国内数千家期刊杂志社有合作关系,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省级期刊审稿1-3天,1-3个月发表
国家级期刊审稿1-3天,1-3个月发表
大学学报7-15天审稿,2-6个月发表
核心期刊2天-1个月审稿,1-6个月发表
服务热线:13182189808
论文发表:
发表咨询:
快速发表:
加急发表:
在线编辑:

评审职称

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又叫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农业技术转移是指农业科教机构、涉农企业及其他农业技术持有者向农业生产者转移农业技术成果的过程,包括技术转让、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等环节。2008 年 8 月以来,科技部先后启动建设了 5批 371 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通过探索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加快了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推动了全国技术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为第三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针对甘肃省省情,探索了农业技术转移的模式与路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农业技术转移取得的主要成效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工作以 14 个专业研究所和 3 个试验农场,以及 12 个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8 个农村综合试验站、10 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和 11 个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体,每年有 400 多人从事技术研发与转移工作。“十一五”以来,全院把推进农业技术转移应用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经费5 000 多万元、技术转移及转化经费 1 500 多万元,转移示范面积达到 1 170 万 hm2,新增粮食 53 亿 kg、油料 1.7 亿 kg,成果应用率达到 85%以上。

1.1 强化品种源头创新与应用,支撑全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 “十一五”以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先后选育出马铃薯、啤酒大麦、胡麻、小麦、玉米、小杂粮和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 96 个,促进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为全省粮食总产由“十五”末的 836.9 万 t上升到 1 100 万 t 作出了贡献。选育推广的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占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的 1/2 以上,占西北地区年种植面积的 1/4 以上;选育的甘啤系列啤酒大麦品种占甘肃产区 95%以上,占全国啤酒大麦播种面积的 1/3 以上;选育的陇亚系列胡麻新品种占全国胡麻播种面积的 40%,选育出了世界首例胡麻杂交种陇亚杂 1 号和 2 号;抗锈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程入选甘肃 60 年成就地标。

1.2 集成创新应用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资源利用率 一是完善了以全膜双垄沟集雨和秋覆膜保墒为主的旱作玉米节水技术,配套耐密品种、一增四改和机械化覆膜等技术,创造了旱地玉米高产吨粮田;提出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苹果高光效树形修剪及垄膜集水、垄作沟灌等重大节水高效技术,创新了绿肥生产与应用技术模式。二是集成示范了河西沙石荒漠地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种植及设施食用菌高效栽培、苹果和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等高效技术,研究提出了马铃薯试管薯生产环境控制及大田直播关键技术。三是实施以调整种植结构和抗病品种基因优化布局为主的小麦条锈病防控策略,推广了一批抗锈耐锈新品种,为确保国家小麦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3 研制中试农业新产品和新材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研制开发出了纳米 SiOx 专用保鲜果蜡、果蔬保鲜剂、护色剂和马铃薯抑芽剂,以及植物源农药、新型植物源农药表面活性剂、啤酒大麦和马铃薯专用肥等,建立了中试车间。设计研制了小麦玉米带田小型收割机械,改造完善了垄作沟灌播种机械,设计建造了“日光温室+集热器+水循环式换热器”果蔬太阳能脱水干燥车间。

2 农业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

2.1 项目引导模式 以承担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如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或省级成果转化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丰收计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院列成果推广项目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技术的完善和提高,是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的重要模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高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 60%以上,发挥了科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2.2 示范园区带动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指由政府、企业、外商、农户等社会各界共同投资兴建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中试和生产基地,园区以科、教、研及推广部门为技术支持,对农业新产品及新技术进行集中试验开发,凭借其示范效应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方式。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了新品种和新技术展示区,通过观摩与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让政府和农民现场看到技术效果,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转移与转化。

2.3 科研单位主导模式 即农业科研院所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采取向地方派遣科技副职领导、科技特派员、共建科研教学推广基地等方式,加强科研活动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试验、示范和推广科技成果。一是实施“开放办院”战略,先后与省内 10 多个市州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为促进科技与地方经济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二是通过省委组织部干部挂职锻炼活动,每年选派一批县处级干部和高级研究人员到市县挂职,建立政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服务地方农业的步伐。同时,通过干部挂职,协调地方科技和行政等资源,有效解决了全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和成果转化线短等重大难题。

3 农业技术转移的制约因素

农业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环节多,受制因素多,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目前,我国每年约有 6 000~7 000 项农业科研成果问世,但其转化率仅为 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 70%~80%的水平,在体制机制、政策扶持和环境建设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发挥。

3.1 转化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仍然是利用行政手段的推广体系,在运行中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民彼此分离,缺乏统筹协调。一方面,农业科研和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没有建立起经常连接的机制,致使农业科技系统内部技术转移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农技推广工作与农民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农民获得新技术信息的机会较少,致使技术创新成果扩散、转化的速度降低,范围也相应缩小。

3.2 技术源头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 由于科研立项机制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错位,科研项目选题与生产脱节,导致部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连接不够紧密,创新性差、成熟度低,转化价值不高,甚至不具有转化的价值。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是轻简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配套集成技术,但在具体立项中,项目过于零散、杂乱,单项技术多,难以实现技术的有机衔接和配套集成。还有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品种和专利虽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但缺乏后续的中试示范及技术熟化过程,很难推广应用。

4 加强农业技术转移工作的建议

4.1 健全运行机制 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是在政府、农业科技系统、农业科技中介系统与农业产业系统之间建立的协调互动的联系,使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趋势相一致,形成和完善“政策导向-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技术产品-示范基地”的运行机制,实现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相统一。必须对现有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与完善,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4.2 增强源头创新和有效供给 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生产上的可行性等优势,才能进行有效转化。科研人员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为目标,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生产,跟踪服务,了解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需求和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选准研究项目。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根据生产变化特点、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完善、修改课题,使研究成果不但价值高,而且易转化。科研管理部门也应以市场为导向,对那些技术先进、应用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和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选题优先批准立项。

4.3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要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推行农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改变落后观念,增强科技意识,使科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联系方式:0515- 83271735  13182189808   
QQ:398089779  

认准华文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 1、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可用

    华文期刊网所有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所有刊物均可用于职称评审!
  • 2、最快当天审稿 快则30天出刊

    华文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 3、十余年服务客户遍及全国各地

    华文期刊网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十余年年,十余年服务客户遍及全国各地
  • 4、发表不成功 全额退款

    华文期刊网的期刊成功录用率高,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
Copyright © 2012 盐城雅士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备案号:苏ICP备15013099号-1
实力代理杂志社征稿、杂志投稿、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发表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咨询热线:13182189808、咨询QQ:398089779
【免责声明】本公司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相关“违禁词”(如最佳、顶级)等极限化词汇。兹郑重说明:公司网站页面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前全部失效。以上均不作为赔付理由。已存在的不明显区域我们会逐步排查完善修改,我公司不接受并且不妥协以任何形式的打假名义进行的网络欺诈,希望各位消费者理解。
【法律声明】 根据《广告法》和工商部门指示,特别提醒:网站标题纯属运营和技术引流需要而设,并非功效效果宣传,请勿断章取义。
  网站地图 |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