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职称评审 职称论文发表经验- 华文期刊网- 客服热线13182189808, QQ398089779
如今的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个性化培养,他们对教育的需求非常高,也很多元化。在育儿产业中,单个用户的贡献值非常大,而所涉及的增值服务也非常多,广告、电商、衍生产品等,整个产业的价值链相当长,这就为垂直的专业化媒体提供了赢利的可能。
“这就是我们的巨大机遇。”恽梅表示,《父母必读》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基于育儿产业的育儿媒体,回归用户价值,嫁接不同平台做延伸。
在“书名号”之外,近几年,《父母必读》尝试将自己的核心内容资源变成系列育儿图书、育儿客户端、育儿微博微信、电子书等新媒体矩阵,以及育儿讲坛、工作坊、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基于“父母必读”的特性,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平台。“以我们的专业性和行业整合能力研发产品做智库,通过图片、音视频、动画等不同形态做碎片化内容的微库。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从服务读者到服务用户,从内容产品到知识产权(IP)资源的转型,从而实现我们对育儿产业整个生态圈的布局。”
恽梅透露,目前《父母必读》的赢利模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发行+广告。上述板块基本都实现了赢利,投入最大的新媒体板块也实现了收支平衡。“我们的微信广告需要预约;微商成为用户黏度很高的模式;客户端活动带动了其产品和资源,拉动了实体产品销售,比如音乐会的门票销售等。”
战术三:
把内容做成品牌炼成IP
代表媒体:《三联生活周刊》
要不要涨价?这是去年7月《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面临的一个选择,也是李鸿谷接任主编后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涨,在糟糕的行业形势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不涨,也许意味着无法拿到回款。
李鸿谷把“赌注”压在了前者,结果赢了,《三联》的订阅量有所下降,但实际收入是增加的。“有没有循着这条路去扩张,这才是核心问题。”李鸿谷将之理解为一种转型的姿态。“如果连扩张都不敢,转去新媒体,我不信能转型成功。”
这之后,李鸿谷也想明白了《三联》转型的两个路径:一个是“+互联网”,实现内容的多平台生产;一个是“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塑造全新的品牌。
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核心是能否构建一个以IP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机制。“关键是你的内容能不能品牌化,你的品牌又能否凝结成IP。有了IP,就可以在杂志、微信、活动、视频等多种平台去呈现,未来还可以将其进行售卖。”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品牌化,才能凝结为IP?李鸿谷认为,目前《三联》能够转化为产品,成为品牌的内容有3个,即教育、茶和年货。
以茶为例,无论是之前做茶刊还是现在做春茶直播,《三联》要做的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有关茶的内容,而是一种标准、一个品牌——“什么是好茶”。“好茶的标准确立了,我们就有了权威性,就真正拥有了自己的IP和生存空间。”李鸿谷说。
今年中产阶层预计将达到1亿人,由此将带来消费形态的两种变化,一种是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另一种是从功能性消费转向体验性消费。“如果说过去我们是用一本杂志倡导一种生活,那么,现在我们要用一个新媒体、一个互联网产品完成对生活方式的引导。”李鸿谷介绍,这个平台就是松果,就是《三联》基于转型思考推出的垂直化平台。那些《三联》曾报道过的“生活家们”在此与更多追求生活品质的读者互动,分享经验,他们的技能通过活动变成收入,更让《三联》借助平台发展实现了赢利。(李淼张佳)返回光明网首页
联系方式:0515- 83271735 13182189808
QQ:39808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