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职称评审 职称论文发表经验- 华文期刊网- 客服热线13182189808, QQ398089779
近期,澎湃新闻连续报道两起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面积抄袭的新闻。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2月中下旬安徽省“两会”召开期间,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教授高茜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取消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独创性”要求的建议》。(3月31日澎湃新闻)
抄袭、剽窃、盗用论文……,近段时间以来国内高校乃至学术界都深陷“论文抄袭门”的丑闻困扰,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此特殊社会背景下,安徽大学教授这次在“两会”上提出的关于取消本科论文“独创性”的建议,自然话题性不小,可谓是赚足了公众眼球。
所谓的“独创性声明”,说的就是本科生在提交论文、申请答辩或答辩完成后,需要对论文内容的原创性做出承诺、对引用的来源及其他参与者的情况作出说明。就当下高校圈对论文“独创性”要求的普及程度来看,“独创性声明”几乎成了高校毕业论文的必备环节。然而,这样的“论文标配条件”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真有必要和价值,恐怕还有待商榷。
毫无疑问,“独创性”是高研究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内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从改革开放时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当前的大众化教育,不管是培养目标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学术要求甚至于“论文门槛”却并没有随之降低。所以,本科毕业论文所要求的“独创性”其实是难以实现的。道理很简单,从选题到立意,从提纲到行文,一篇论文的完成都需要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在当前大众化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管是学术能力还是研究方法,都远输专门的研究型人才一大截,在一篇独立论文中就连那些研究型人才可能穷其一生都很难成就独创性,那么一般的本科生又如何能达到毕业论文所要求的“独创性”水平?
再者说,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大都与毕业实习、找工作同期,一边要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求职,一边要忙于应付论文顺利毕业,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上,都决定了本科生所写的毕业论文质量高不到哪里去。退一步说,即便时间和精力都绰绰有余,但限于实践经验的缺乏,恐怕也往往是闭门造车凭空杜撰,严重脱离实际,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意义与科研价值可言。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高校圈盛行的论文“独创性”要求,无疑有些不切实际强人所难,纯粹是一个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无形中不仅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抄袭丑闻,还会败坏高等教育的学术道德和学风风气,对于学生本人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伤害,不利于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或许有人会说,在“论文抄袭门”中,“论文偷懒”当然不是学生单方面的过错,指导教师也难辞其责。不容否认,指导教师如果切实做到了严格履责、自查自纠,当然会在最大限度上压缩抄袭丑闻的空间,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论文抄袭门”,指导教师充其量只是起到一个治堵的作用,而无法从源头上刹住论文抄袭的歪风。这就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仅从单方面发力是无法彻底堵住论文抄袭的漏洞,还需要万千学子自尊自重、自律自强,更需要一众高校彻底摒弃那种“独创性盲目崇拜”的毕业论文评审机制,如此,才能彻底祛除论文抄袭剽窃的冲动,本科论文也才能接地气具有真活力。
当然,这位大学教授所提出的取消论文“独创性”的建议,绝不代表认同抄袭和剽窃。在性质上,独创性与抄袭俨然两个层面的概念,独创性关乎学术水平的问题,而抄袭则涉及到学术的态度与立场,所以,公众对于取消论文“独创性”会加剧抄袭风气的担忧,在笔者看来,未免有些杞人忧天。
做学问就如同做人一样,毕业论文的真实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氛围,更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做人原则和素质品格,尽管这次提出的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独创性”要求的建议,尚在提交讨论的阶段,但却实属难得,值得期待,对于重建学术道德、优化学术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联系方式:0515- 83271735 13182189808
QQ:39808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