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职称评审 职称论文发表经验- 华文期刊网- 客服热线13182189808, QQ398089779
在院校工作多年,对论文一直心怀敬畏,总觉得论文是“阳春白雪”,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写不出来。现在看来,我落伍了:近年来论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多教师一夜之间成了论文高手,“批量”论文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全国论文数量很快超越发达国家,跃居世界前列。真的今非昔比了?我感到疑惑。
从实际情况看,论文是写出来的又不是写出来的。准确地说,有的是自己写的;有的是“抄”的,这里抄一段,那里摘一节,理由还挺充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谁手艺高”;有的是“剪”的,把相关报刊找过来,上一刀、下一刀,左一刀、右一刀,贴到一起就是一篇论文,现在是在电脑上粘贴了;有的是“挂名”的,只要头衔带个“长”字什么的,就不需要自己写论文了,出个题目、发个话便有人写;有的是“买”的,如今有代写论文的“枪手”,又有“写作代发一条龙服务,先发表后付款,普通、核心期刊快速包发”的网站,只要有银子,想发多少篇发多少篇,想在哪个杂志发就在哪个杂志发。
我觉得,若干年后,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写论文”这个词可能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抄论文”、“剪论文”、“买论文”……
在所有院校的文件中,论文评审规定都是“活”的,比如选题要有意义、论点要创新、观点要准确等。可一到具体评审就用上了“评审模板”,其中很多条条杠杠都是“死”的,如中职晋高职的教师,每年要发表多少论文、要在哪一级别的报刊上发、要有多少字等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标准。用这样的标准一“筛”,筛掉的淘汰,没筛掉的晋升,什么学术委员会或是论文评审委员评审似乎成了走过场,找一个临时工,查一查申报人员发了多少篇、在哪个报刊上发的、发了多少字就行了,多简单、多省事啊!
论文评审是一种“导向”,有什么样的评审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论文,“活”标准必定导出“活论文”,“死”标准肯定导出“死论文”。近年来堆积如山的论文成了山一样的垃圾,这些“文字垃圾”就是死论文。据报道,“中国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二,但35%以上从未被引用。”从未被引用就是毫无价值,就是一具“论文僵尸”。从此角度看,很多论文是无用的。
“无用”又是相对的,尽管它的学术价值归零,但实用价值很大:一些教师靠论文获了奖、评上了教授;一些学术杂志通过“卖版面”拓宽了财源渠道,编辑增加了收入;一些“枪手”有了稳定职业,解决了就业难题。真的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当论文既是写的又不是写的、论文评审标准既是“活”的又是“死”的、无用的论文有了“大用”时,这论文还是论文么?
兵贵精不贵多,论文也同样。论文质量不能与数量画等号,也不能与报刊级别画等号,更不能与字数画等号。一篇有创新的千字文,就是发表在地市级报刊上,一样有价值。相反,几十篇洋洋万言、炒剩饭的论文就是发表在“宇宙日报”上也毫无价值。因为,论文的价值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否则就是堆出来的文字垃圾
联系方式:0515- 83271735 13182189808
QQ:39808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