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职称评审 职称论文发表经验- 华文期刊网- 客服热线13182189808, QQ398089779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18日宣布,由于内部调查显示论文的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决定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从公布的资料看,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8月20日《杭州日报》)
撤回论文是一种负责任行为,维护了学术尊严、学术权威与学术严谨。相对于刊发之后的负面影响,撤回显然是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论文“见光”的机会,此举有利于纠正学术不端。而国内的一些期刊直接或变相采取“收费发论文”,“利”字当头,让学术尊严“裸奔”。在这一点上,不妨好好学习借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做法,堵塞学术造假的制度漏洞。
论文造假如此严重是有深层原因的。在现实中,要么必须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要么必须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刊发论文,评价体系中的“论文崇拜”现象很严重,并且绑架了诸如职称评定等学术标准,这让很多学术研究者欲罢不能,自身也痛苦不堪。当然,学术论文有独到的“存在价值”与衍生价值,可是一旦被利益绑架,也会扭曲变形。学术论文的价值回归,当从“松绑”与减负开始,最大限度地剔除其“依附价值”。
重构学术载体的价值,或是治本之策,也是对学术不端的一次釜底抽薪。学术、学术评价、学术载体、利益挂钩……形成了一条“生态链”,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打击学术不端是门“技术活”,有必要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中,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改进至关重要。告别“论文崇拜”,让论文的价值回到学术探讨与交流的轨道上来,既可以让论文维系学术尊严,又可以拒学术不端于门外。
联系方式:0515- 83271735 13182189808
QQ:39808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