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职称评审 职称论文发表经验- 华文期刊网- 客服热线13182189808, QQ398089779
说句大实话,与其说不写论文是为了让学生用来“学习和做科研”,还不如干脆承认,让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写得实在太烂但又不得不看而且还得认真地走程序让其修改及格的论文,还不如干脆放羊。
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媒体报道,浙江大学陈英旭委员感慨:“硕士教育基本上是两年半,有半年要找工作,再加上寒暑假,真正学习和做科研的时间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他做科研,让他出学位论文,势必影响学术质量。能否考虑硕士生不要做论文,就是让他学习和做科研。”教育部人士回应:“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但是现在不敢做。因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研究生是课程和论文研究并重的,特别是论文,所以这个问题,现在没办法,迫切感觉要修法。”
我没有接触过大学里的理工课,知之甚少,完全没有发言权,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窃以为对是否写论文不能这样“一刀切”。国际惯例,硕士分两种:一种是“M . Phil”即研究型硕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读博士作准备的,必须写论文。但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修习的课程成绩优良,对自己的研究题目和研究计划准备得好,可以直接转修博士学位。另一种是“M aster”,亦即我们所说的专业硕士,主要是为就业做准备。专业硕士,可以要求写论文,也可以不要求写论文。所以,不应该一概而论。
中国的硕士教育现在有很多问题,但问题并不在是否写论文上。陈委员讲的硕士教育的情况均属实,但提出的对策则好像有点问题,教育部人士的回答尤其是“修法”则更令人匪夷所思。
陈委员说:“硕士教育基本上是两年半,有半年要找工作”,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后一句。就是说,全力以赴找工作,其实恐怕是在两年半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项活动。说半年时间,实际上是估计不足的,真实的情况恐怕是将近一年,而且学制短至两年的仍然是如此。当然,学制更长一些的本科和博士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陈委员的对策是“能否考虑硕士生不要做论文,就是让他学习和做科研”,显而易见,这样的设想太过理想主义。不做论文省下的时间,就一定会用来“学习和做科研”吗?恐怕大部分学生仍然会用来找工作。
说句大实话,与其说不写论文是为了让学生用来“学习和做科研”,还不如干脆承认,让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写得实在太烂但又不得不看而且还得认真地走程序让其修改及格的论文,还不如干脆放羊——— 这才是中国硕士教育真正的悲哀。
作为硕士生导师,常常在上述困境中煎熬,有一个建议,不知能否稍微改善一下令所有利益攸关者都如此尴尬的境遇,那就是能否把学生找工作的热潮推迟到毕业之后。就是说,把大学里所有与就业相关的活动,都放到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里。当然,这样做,还需要放弃一个考核指标——— 应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在大学生计划分配的年代,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所有的大学生一毕业学校就清场。因为是计划分配,学生一毕业就拿着调配书去单位报到,这样的工作可能在短短一个月中就能迅速完成,所以一到暑假就清场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在不分配了,自主择业了,而且得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你需我要、你情我愿,这样,找工作需要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可我们一到暑假清场的习惯一直沿袭下来,学生们也只能在时间上再往前提,从而占用“学习和做研究”以及写论文的时间去找工作了。所以,问题在现行的安排,实际上是逼迫学生不得不对写论文敷衍了事。
当然,这样的建议恐怕也很理想主义。我们也知道,在暑假中大学都有一个头等大事———招生,而且习惯上都要修缮教室宿舍,维护设施设备,以准备迎接下一届新生。所以,应届毕业的学生走得越早,学校就越主动。如此一来,占用“学习和做研究”以及写论文的时间去找工作也就成为必然。这些问题,也许倒是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正题。若非,大家就还是一起受煎熬吧!
联系方式:0515- 83271735 13182189808
QQ:398089779